全面抗战爆发后全国最好股票配资平台,由于国军与日军在武器装备上的巨大差距,国军被迫节节败退,许多重要城市纷纷沦陷。这种局势令美国人大为震惊,因为他们绝不愿意看到日本在亚洲独霸一方。于是,美国开始大力支援国民政府,向其提供装备和训练,期望遏制日本的扩张。
在美式武器装备和训练的支持下,国军的战斗力得到了显著提升。逐渐地,国军内部形成了五支被誉为“主力王牌军”的精锐部队,分别是新编第一军、新编第六军、第五军、第十八军和第七十四军。
在随后爆发的解放战争中,这五支主力军都曾多次击败过解放军,给解放军制造了极大麻烦。然而,历史的结果我们早已知晓,这五大主力最终都遭遇了惨败,被彻底歼灭,伴随着蒋家王朝的覆灭,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。
那么,这五大王牌部队的指挥官们,最终都经历了怎样的结局呢?
---
一、“天下第一军”新编第一军
展开剩余86%这支部队曾在印度兰姆伽接受过系统的美式训练,在缅甸战场上狠狠打击过日军,被誉为国民党军中的“天下第一军”。调往东北战场后,新一军表现同样不俗,先后在四平战役和德惠战役中成功击退了东北民主联军的进攻。
德惠战役中,新一军守将是新50师师长潘裕昆,他以一个师的兵力顽强抵挡住六个师的猛攻,彻底粉碎了东北民主联军南下的战略意图。后来,潘裕昆升任新一军军长,成为这支部队的重要领导者。
不过,新一军真正的灵魂人物是孙立人。孙立人被调走后,这支部队失去了核心,战斗力大幅下降。孙立人麾下的精锐新38师脱离新一军,与暂56师和暂61师合编为新七军,调驻长春。
被拆分后的新一军实力大减,逐渐并入廖耀湘领导的第九兵团。潘裕昆作为原土木系将领,与何应钦系的廖耀湘关系紧张,合作中多有摩擦。
辽沈战役中的黑山阻击战,新一军和第九兵团双双覆灭。廖耀湘被俘,潘裕昆则幸运逃脱。此时,潘裕昆选择回到湖南老家,经过深思熟虑后未再返回军队,而是携家人辗转逃往香港。
或许是厌倦了国民党内部复杂的权力斗争,或许是反思战场上的失利。新中国成立后,潘裕昆改变立场,与44名国民党军政要员一同致电拥护新中国政府。
他的晚年大部分时间在香港度过,1982年病逝,中央统战部发来唁电,高度评价其“有功于国家,有功于人民”。
---
二、“天下无敌”新编第六军
新六军与新一军可谓“同根生”,最初都隶属于远征军。1942年10月,廖耀湘的第22师与孙立人的第38师合编为新编第一军,1944年孙立人的第38师扩编并沿用新一军的军号,第22师独立出来扩编为新六军。
新六军初到东北战场时,表现十分出色。一个团在沙岭成功阻挡了我军六个团的进攻,打出极高的战损比——国军伤亡仅674人,而东北民主联军则损失2157人。
四平战役后期,新六军65团突破南满三纵的防线,这些战绩使他们骄傲地自诩“天下无敌”。
然而,这种一时的强悍并不能持续。随着东北民主联军的不断训练壮大,实力大幅提升,新六军逐渐失去了优势。
同时,我方根据地建设良好,源源不断地补充兵力,而国军的精锐老兵则不断消耗,最终新六军也只能转为守势,最终在辽西会战中被歼灭。
新六军的最后一任军长是李涛,廖耀湘的同期黄埔生。李涛曾在远征军时期跟随廖耀湘作战,廖升任军团长时提拔他为军长。
兵败后,李涛曾装扮成女子企图逃跑,但此装扮惹人注目,最终被俘。由于他有能力且愿意配合,后来被安排在齐齐哈尔军事学院进修战略研究课程,1955年去世。
---
三、“铁马雄师”第五军
第五军成立于1938年,是国民党最早组建的现代化装甲部队,曾在昆仑关战役中名声大噪。解放战争初期,中原战场上第五军与我军交锋多次,曾令宋时轮仓皇北逃。
1948年9月,国民党以第五军为基础组建第二兵团,原军长邱清泉升任兵团司令,熊笑三接任第五军军长。
淮海战役爆发后,整个第二兵团及杜聿明集团被围歼于陈官庄。熊笑三较其前任机警,成功逃脱,辗转穿越多个省份,途经香港,最终抵达台湾。
不过,熊笑三却遭蒋介石调查,原因在于其父亲熊瑾玎曾是红色特工,并在淮海战役时劝儿子起义。尽管熊笑三拒绝了父亲的建议,未有通共行为,但蒋介石依然对他心存疑虑。
最终,熊笑三被安排担任水库管理局等闲散职务。两岸关系缓和后,他选择返回大陆定居,1987年去世。
---
四、“土木支柱”第十八军
这支部队由“小委员长”陈诚创建,待遇优厚,战斗力强悍。解放战争期间,在胡琏率领下(此时称整编第11师),曾多次与粟裕的部队激战,均未落败。
淮海战役中,第18军隶属十二兵团,黄维指挥试图前往碾庄解围,却被围困于双堆集。最终十二兵团司令黄维、副司令吴绍周和18军军长杨伯涛均被俘。
黄维、杨伯涛双双被送往功德林劳改。杨伯涛较为配合改造,曾为志愿军炒面,并撰写关于美军战术的研究文章。
不过,杨伯涛对黄维评价极低,晚年接受采访时称黄维为“外行”。
1959年,杨伯涛获特赦,后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,2000年在北京逝世。
---
五、“抗日铁军”第七十四军
这支部队抗战时期表现出色,多次击溃日军主力。但解放战争期间,灵魂人物王耀武被调走,内部派系斗争激烈。
尽管在涟水战役中表现亮眼,但终究被困于孟良崮。
孟良崮战役后,整编74师迅速重组,邱维达任师长。重组后的74师仍具战斗力,1948年阜阳战役中,58旅成功阻挡中野两纵队,令我军伤亡惨重。
然而,先前的精锐被消耗殆尽,重建部队难以扭转战局,74军最终在淮海战役中被全歼,邱维达被俘。
邱维达态度积极配合改造,与钟期光关系密切,未被送入功德林。后来被南京军事学院聘为军事教员,1998年去世。
---
以上提到的将领全国最好股票配资平台,都是五大主力鼎盛时期的指挥官,并非各部队最终的军长。第五军和第十八军后来曾重建,军长如沈向奎、高魁元最终逃往台湾生活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天载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